![](http://a.nync.com/.jpg!40)
![](http://static.nync.com/main/images/cungg/cq26-min.png)
1 突出项目支撑促投资稳增长,经济发展在攻坚克难中提速突破。 实施精准招商。全年对接项目513次,签约项目13个,总投资70亿元。 强化项目攻坚。重点推进项目70个,完成投资102亿元。 优化承载平台。开发区被评为全省项目推进工作较快开发区。 2 聚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增量调存量,质量效益在动能转换中不断提升。 工业转型发展提速。实施三大工程,全年实施技改项目75个,完成投资69.6亿元。全市规上工业企业达到186家。 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。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45%以上。东方艺术小镇入选河北省特色小镇培育名单。 农业质量稳步提升。制定《沙地特色农业产业经济扶持办法》。被河北省列入冀中花生优势区、冀中南商品薯产区、奶牛和生猪重点发展区域。新乐西瓜上榜全省“二十大”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。被评为首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示范县、省级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示范县,邯邰镇被认定为第八批全国“一村一品示范村镇”。 3 强化问题导向治堵点破瓶颈,发展活力在改革创新中持续迸发。 着力优化营商环境。全年净增市场主体4310户。累计争取政府资金30.4亿元,争取上级政策31项。推行“受审分离不见面”,实行“一窗综合受理”,创新“一张网、两张表”审批模式。 着力深化多领域改革。完成政府机构改革。推进税收征管体制改革。解决遗留问题。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。建立完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。 着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。审核获批省、市、县级工业企业研发机构46家。获河北省知名品牌7家、河北省质量效益型企业2家、河北省优质产品2项。 4 坚持“四城同创”增内涵补短板,城乡建设在协调并进中统筹发展。 成功创建省级洁净城市,顺利通过省级园林城市复查验收,文明城市测评名列前茅,卫生城市创建得到省市充分肯定。 城乡规划体系进一步完善。 城市风貌特色进一步凸显。 城乡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。 城市管理进一步精细。 5 围绕污染防治攻难点求精准,生态环境在持续推进中明显好转。 全市PM2.5浓度下降到79微克/立方米,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下降为7.72,降幅分别为14.1%、12.6%,圆满完成石家庄市下达的年度目标任务。 突出抓好大气污染防治。取缔“散乱污”企业61家,全年环保违法立案310起,处罚810万元。 着力推进水土污染治理。拆除河道内养殖场及违建87处,完成禁养区内10家规模化养殖场、南水北调总干渠保护区内46家养殖户治理。 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。完成农村厕所改造8327座,获评省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任务全域完成示范县。 大规模开展造林绿化。投资1.6亿元实施4个公园建设。实施7个公园改造提升。城市建成区绿地面积达到450万平方米,全市国土绿化面积达到1.5万余亩。 6 回应群众关切办实事解难题,民生福祉在普惠共享中显著改善。 精准推进脱贫攻坚。全年投入扶贫专项资金1575万元,实现1157户2869人稳定脱贫。 深入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720人,城镇新增就业3297人。 强化社会保障。累计发放各类资金2800余万元,保障了8000余名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。 加快发展教育文化事业。市教育局和东长寿学校被评为“全国生命教育先进单位”。市图书馆被文化部评为二级图书馆。 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。被评为省中医药强县。邯邰镇被评为“河北省卫生乡镇”,市中医院被省卫健委纳入三级中医医院管理。 持续巩固和谐稳定局面。打掉涉恶团伙9个,抓获犯罪嫌疑人64人。扎实开展28个专项整治行动,保证了人民群众的饮食用药安全。 7 履职尽责转作风抓落实,政府执行力在实干担当中不断提高。 坚决贯彻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部署。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。持之以恒纠“四风”、转作风。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。自觉接受人大、政协和社会监督。持续深入开展“扬正气、做贡献”等活动,培树各类典型174人,涌现出全国“最美家庭”、全国模范检察官、全省“千名好支书”等一大批先进典型。 妇女儿童、文体科技、民族宗教、广播、档案、残联、双拥优抚、电信邮政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成就。 1 聚焦经济发展高质量,集中发力调结构、上项目、强园区。 坚持质量第一、效益优先,优化存量资源配置、扩大优质增量供给,构建高质量的现代化产业体系。 做优做强“5+2”产业。 强化优质项目支撑。 全面提升开发区能级水平。 全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。 2 聚焦城市建设高质量,驰而不息扩容量、提品质、强管理。 按照石家庄市城市建设“五提”要求,坚持“产城融合”扩容量、“四城同创”提品质,加快塑造伏羲文化与创意文化融合共生的城市风貌。 规划编制上水平。 中心城区拉框架。 城市功能提品位。 形象品位上台阶。 精细管理抓提升。 坚持“四城同创”齐头并进。 3 聚焦乡村振兴高质量,蹄疾步稳抓转型、促改革、美环境。 按照“产业兴旺、生态宜居、乡风文明、治理有效、生活富裕”的总要求,加快构建“1123”农业产业格局,统筹推进乡村产业振兴、人才振兴、文化振兴、生态振兴、组织振兴,奋力打造新时代乡村振兴新乐样板。 加快农业转型升级。 持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。 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。 4 聚焦改革开放高质量,积极主动抓创新、提效能、增活力。 坚持以改革破难题、以开放促发展,持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,加快推进更高层次开放合作,让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更强、活力更足。 统筹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改革。 深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。 深化财税和投融资改革。 积极扩大对外开放合作。 5 聚焦生态环境高质量,久久为功抓防治、促修复、强监管。 坚持源头防治、精准施治、全民共治,始终保持污染治理高压态势,坚决打赢三大保卫战。 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。 坚决打赢碧水保卫战。 坚决打赢净土保卫战。 强化生态环境监管。 6 聚焦社会事业高质量,尽心竭力办实事、补短板、强保障。 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探索建立与群众常态化联系机制,扎实推进民生实事,加快补齐民生短板,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地惠及全市人民。 精准实施脱贫攻坚。 办好高质量教育事业。 推动更高质量就业。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。 推进健康新乐建设。 强化社会治理。 坚持依法行政,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。 坚持实干实政,扎实推进务实政府建设。 坚持高效施政,扎实推进高效政府建设。 坚持从严治政,扎实推进廉洁政府建设。